【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犯罪被害人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自诉权

成都席律师 发布于 2025-01-24 阅读(160)
在司法实践中,虚假诉讼罪作为一种严重扰乱司法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一直是法律打击的重点。然而,对于虚假诉讼罪的被害人而言,如何依法行使自诉权,却是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本文将以某轴承厂诉单某强虚假诉讼案为例,深入探讨虚假诉讼罪的法律定义、被害人行使自诉权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

案件背景:某轴承厂的维权困境

2014年8月22日,浙江省嘉善县某村合作社向法院起诉某轴承厂,并申请财产保全,法院依法查封了某轴承厂价值数百万元的机器设备和银行存款然而,某村合作社未按规定缴纳诉讼费用,也未申请减、缓、免交费用,法院于同年9月4日解除了对某轴承厂财产的查封措施但某轴承厂的财产因合作社的行为始终下落不明,某轴承厂认为合作社的行为构成虚假诉讼罪,遂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请求追究合作社社长单某强的刑事责任
然而,嘉善县人民法院一审裁定不予受理,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法院认为,某轴承厂的自诉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规定的自诉案件受案范围

虚假诉讼罪的法律定义与认定标准

虚假诉讼罪是指行为人单独或与他人恶意串通,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虚假诉讼罪的认定需满足以下条件:
  1. 行为人捏造事实:包括“无中生有”或“部分篡改”事实
  2. 提起民事诉讼:行为人以捏造的事实向法院提起诉讼
  3. 妨害司法秩序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行为人的虚假诉讼行为必须对司法秩序造成妨害,或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严重侵害

虚假诉讼罪被害人行使自诉权的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虚假诉讼罪的被害人有权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但需满足以下条件:
  1. 主体条件:被害人的人身或财产权利必须因虚假诉讼行为受到侵害。
  2. 证据条件:被害人需有证据证明被告人通过虚假诉讼侵犯其合法权益,且行为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程序条件:被害人需有证据证明曾向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控告,但未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某轴承厂诉单某强案中,法院认为某轴承厂的自诉未满足上述条件,因此不予受理

虚假诉讼罪的法律后果

虚假诉讼罪的法律后果较为严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7条之一,虚假诉讼罪的法定刑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外,虚假诉讼行为人还需承担因虚假诉讼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失,包括误工费、交通费、律师费等

总结与建议

虚假诉讼罪不仅损害了司法权威,还可能对普通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在某轴承厂诉单某强案中,法院对虚假诉讼罪被害人行使自诉权的条件进行了严格审查,提醒我们在面对虚假诉讼时,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如果您在遇到类似问题时需要帮助,请及时联系专业法律人士,获取更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