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罪】通过虚假诉讼阻碍执行被判三个月监禁

成都席律师 发布于 2025-01-24 阅读(145)
虚假诉讼罪是指行为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本文将通过刘某春、杨某勇的案例,深入探讨通过虚假诉讼阻碍执行被查封财产的行为如何定性,以及法院的裁判逻辑。

一、案件概述:刘某春、杨某勇的虚假诉讼行为

刘某春系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法定代表人,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2013年,公司因资金紧张,刘某春向刘某良借款600万元并约定利息,由公司提供担保。因无力偿还债务,刘某良于2016年向法院起诉刘某春及公司,申请保全公司开发的某楼盘房产27套。法院判决刘某春偿还借款及利息,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刘某良申请强制执行后,刘某春为逃避执行,与公司法律顾问杨某勇预谋,伪造购房手续,虚构购房事实,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导致法院中止对6套房产的执行。最终,刘某春、杨某勇因虚假诉讼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案件细节:从借款到虚假诉讼

  1. 借款与执行程序
    • 2013年,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因资金紧张,刘某春向刘某良借款600万元并约定利息,由公司提供担保。因无力偿还债务,刘某良于2016年向某区人民法院起诉刘某春及公司,申请保全公司开发的某楼盘房产27套。法院判决刘某春偿还借款及利息,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刘某良于2017年申请强制执行。
  2. 伪造购房手续
    • 为逃避执行,刘某春与杨某勇预谋,以杨某勇及其亲属、朋友的名义,伪造商品房买卖合同、购房款收据、抵押协议等6套虚假购房手续,并伪造电费票据、取暖费票据、入住证明等材料,虚构购房并入住的事实。
  3. 提出执行异议
    • 刘某春、杨某勇依据伪造的购房手续向某区人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6份民事裁定,中止对涉案6套房产的执行。
  4. 案件进展
    • 刘某良不服裁定,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准许执行涉案6套房产。一审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二审法院发回重审。重审后,法院作出判决和裁定,准许执行部分房产。经估价,涉案6套房产总价为162.79万元。
  5. 刑事判决
    •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人民法院于2021年12月17日作出(2021)辽0115刑初203号刑事判决,认定刘某春、杨某勇犯虚假诉讼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和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宣判后,无抗诉、上诉,判决已生效。

三、法院的裁判逻辑

(一)虚假诉讼罪的认定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刘某春、杨某勇的行为构成虚假诉讼罪。具体理由如下:
  1. 捏造事实
    • 刘某春、杨某勇在民事执行过程中,以捏造的事实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伪造购房手续,虚构购房并入住的事实,意图阻碍法院对被查封房产的执行。
  2. 妨害司法秩序
    • 二人的行为导致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6份民事裁定,中止对涉案6套房产的执行,严重妨害了司法秩序,损害了司法公信力。
  3. 共同犯罪
    • 刘某春、杨某勇构成共同犯罪,地位、作用相当,不区分主从犯。二人到案后均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4. 情节严重
    • 二人通过虚假诉讼行为,致使刘某良的债权无法实现,涉案6套房产总价为162.79万元,情节严重。

(二)裁判要旨

  1. 虚假诉讼罪的认定标准
    • 民事执行中的执行异议和执行异议之诉也是虚假诉讼相对多发的领域。在被执行人与提出执行异议或者执行异议之诉的案外人存在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情况下,人民法院要依法加大审查力度,综合考虑案件情况,着重审查判断是否存在虚假诉讼行为。
  2. 司法审查与惩处
    • 对于存在虚假诉讼犯罪线索的,在通过民事程序进行纠正的同时,还要依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四、法律适用与裁判理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7条之一的规定,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具体情形包括:
  • 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
法院认为,刘某春、杨某勇的行为符合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且情节严重。因此,法院依法作出上述裁判。

五、如何避免虚假诉讼罪的法律风险

为了避免虚假诉讼罪的法律风险,个人和企业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行为动机:在涉及经济利益的行为中,明确自己的行为动机是否合法。
  2. 避免伪造证据:在民事诉讼中,避免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行为,确保提交的证据真实、合法。
  3. 合理行使诉讼权利:在应诉过程中,合理行使诉讼权利,避免捏造事实或虚假陈述。
  4. 及时咨询法律意见:在涉及复杂经济纠纷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法律意见,避免因无知而卷入犯罪。

六、结语

通过刘某春、杨某勇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对于虚假诉讼罪的认定不仅关注行为人的具体行为,还注重其行为是否具有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后果。在涉及民事诉讼的活动中,行为人应清楚认识到这种行为的违法性,避免因不当手段而触犯法律。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帮助,请联系专业律师,获取法律咨询和辩护服务。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帮助,请联系作者获取更多信息和支持。专业律师团队随时准备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帮助您在复杂的法律环境中找到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