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罪】虚构工资提起诉讼逃避履行债务构成虚假诉讼罪

成都席律师 发布于 2025-01-23 阅读(165)
虚假诉讼罪是指行为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本文将通过周某云的案例,深入探讨虚构职工工资提起虚假诉讼逃避履行债务的行为如何定性,以及法院的裁判逻辑。

一、案件概述:周某云的虚假诉讼行为

周某云系某电子科技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经营人。2019年4月至5月,该公司获得拆迁补偿款223.7万元。公司股东郑某因与公司存在合同纠纷,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公司返还投资款100万元,并申请冻结公司银行账户内资金100万元。为逃避履行债务,周某云捏造公司职工工资优先受偿权,指使他人在伪造的工资材料上签名,并申请劳动仲裁和执行,最终被检察机关发现并撤销仲裁调解书。周某云因虚假诉讼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二、案件细节:从虚构工资到虚假诉讼

  1. 合同纠纷与资金冻结
    • 2019年4月至5月,某电子科技公司获得拆迁补偿款223.7万元。公司股东郑某因与公司存在合同纠纷,向某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公司返还投资款100万元,并申请冻结公司银行账户内资金100万元。
  2. 虚构职工工资
    • 2019年9月,周某云为逃避履行债务,捏造公司职工工资优先受偿权,指使周某丽、陈某伟、李某鑫在伪造的工资材料上签名,并指使晏某红在授权委托书上签名,充当公司诉讼代理人。
  3. 申请劳动仲裁与执行
    • 周某云等人持伪造材料向某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过程中进行虚假调解,致使仲裁委员会于2019年10月25日作出仲裁调解书。周某云又指使他人向法院申请执行上述仲裁调解书。
  4. 检察监督与撤销
    • 股东郑某向检察机关申请检察监督,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仲裁委员会于2020年1月21日撤销上述仲裁调解书。2020年4月1日,法院作出罚款决定书,对周某云等人予以罚款。
  5. 案件进展
    •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法院于2021年9月13日作出(2021)粤0310刑初348号刑事判决,认定周某云犯虚假诉讼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宣判后,无抗诉、上诉,判决已生效。

三、法院的裁判逻辑

(一)虚假诉讼罪的认定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周某云的行为构成虚假诉讼罪。具体理由如下:
  1. 捏造事实
    • 周某云为逃避履行债务,捏造公司职工工资优先受偿权,指使他人在伪造的工资材料上签名,并申请劳动仲裁和执行,其行为符合虚假诉讼罪中“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构成要件。
  2. 妨害司法秩序
    • 周某云的行为导致劳动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调解书,并被申请执行,严重妨害了司法秩序,损害了司法公信力。
  3. 认罪认罚与谅解
    • 周某云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可以从宽处罚。案发后,周某云取得了被害人郑某的谅解,可以从宽处理。

(二)裁判要旨

  1. 虚假诉讼罪的认定标准
    • 少数企业控制人、股东为逃避履行债务,与他人恶意串通,捏造劳动合同关系,以虚构的劳动者名义起诉企业要求支付工资劳动报酬,以达到转移企业资产、逃避履行债务的目的,应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 民事与刑事手段的结合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的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实施虚假诉讼,人民法院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有关材料前,可以先行予以罚款、拘留;对虚假诉讼刑事案件被告人判处罚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人民法院已经给予的罚款、拘留,应当依法折抵相应罚金或者刑期。
  3. 检察监督的作用
    • 在审理民事诉讼案件中,人民法院发现民事诉讼当事人有虚假诉讼行为后,在公安机关对虚假诉讼刑事案件立案侦查的同时,可以先行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虚假诉讼当事人处以罚款,以充分利用民事、刑事等多种手段,及时有效惩治虚假诉讼违法犯罪行为。

四、法律适用与裁判理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7条之一的规定,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具体情形包括:
  • 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
法院认为,周某云的行为符合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且情节严重。因此,法院依法作出上述裁判。

五、如何避免虚假诉讼罪的法律风险

为了避免虚假诉讼罪的法律风险,个人和企业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行为动机:在涉及经济利益的行为中,明确自己的行为动机是否合法。
  2. 避免伪造证据:在民事诉讼中,避免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行为,确保提交的证据真实、合法。
  3. 合理行使诉讼权利:在应诉过程中,合理行使诉讼权利,避免捏造事实或虚假陈述。
  4. 及时咨询法律意见:在涉及复杂经济纠纷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法律意见,避免因无知而卷入犯罪。

六、结语

通过周某云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对于虚假诉讼罪的认定不仅关注行为人的具体行为,还注重其行为是否具有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后果。在涉及民事诉讼的活动中,行为人应清楚认识到这种行为的违法性,避免因不当手段而触犯法律。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帮助,请联系专业律师,获取法律咨询和辩护服务。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帮助,请联系作者获取更多信息和支持。专业律师团队随时准备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帮助您在复杂的法律环境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标签:  成都律师 成都席律师 刑事辩护 虚假诉讼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