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罪】通过案例解析虚假诉讼罪的认定规则

成都席律师 发布于 2025-01-23 阅读(167)
虚假诉讼罪是指行为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本文将通过叶某松的案例,深入探讨虚假诉讼罪的认定规则,以及法院的裁判逻辑。

一、案件概述:叶某松的虚假诉讼行为

叶某松因未按约定支付购房余款,被某置业有限公司起诉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为了多返还购房款,叶某松在诉讼期间提交伪造的发票和银行流水,试图证明其支付了更多购房款。法院未采信其伪造的证据,判决解除合同并返还已支付的购房款。叶某松上诉后被驳回。2022年11月,叶某松再次以伪造的证据提起诉讼,要求某置业有限公司原股东返还购房款,并申请财产保全,导致对方房产被查封。最终,叶某松因虚假诉讼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二、案件细节:从伪造证据到虚假诉讼

  1. 首次诉讼
    • 2012年11月,叶某松与某置业有限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支付了60249元购房款,但未支付余款79万元。2018年5月,某置业有限公司起诉解除合同。叶某松提交伪造的发票,试图证明其支付了更多购房款,但法院未采信,判决解除合同并返还60249元。
  2. 上诉被驳回
    • 叶某松上诉后,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19年初,某置业有限公司返还叶某松60249元购房款。
  3. 再次诉讼
    • 2022年11月,叶某松以伪造的发票和银行流水为证据,再次提起诉讼,要求某置业有限公司原股东返还购房款149.9624万元,并申请财产保全。法院查封了对方房产,后查明其证据存在伪造嫌疑,解除查封。
  4. 案件进展
    • 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法院于2023年6月12日作出(2023)浙0683刑初184号刑事判决,认定叶某松犯虚假诉讼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宣判后,叶某松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三、法院的裁判逻辑

(一)虚假诉讼罪的认定

法院生效判决认为,叶某松的行为构成虚假诉讼罪。具体理由如下:
  1. 首次诉讼中的伪造行为
    • 在首次诉讼中,叶某松虽有伪造证据的行为,但支付部分购房款的事实客观存在,其行为属于“部分篡改”,而非“无中生有”。同时,叶某松作为被告提出辩解,属于民事答辩范畴,不构成虚假诉讼罪。
  2. 再次诉讼中的虚假诉讼行为
    • 在某置业有限公司已返还购房款的情况下,叶某松以伪造的证据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某置业公司原股东返还购房款并申请财产保全,导致对方房产被查封。此时,叶某松与对方之间不再存在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纠纷,其行为属于“无中生有”,符合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

(二)裁判要旨

  1. 虚假诉讼罪的认定标准
    • 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
  2. “部分篡改”与“无中生有”的区分
    • 行为人与他人存在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为了达到不法目的,故意篡改该民事法律关系的部分内容并提起民事诉讼的,不构成虚假诉讼罪;行为人作为民事被告在应诉过程中捏造事实的,亦不构成虚假诉讼罪。
  3. 重复诉讼的处理
    • 行为人先前伪造证据、虚假陈述部分事实的民事诉讼案件已由法院审结并作出生效裁判,且相对人已全部履行义务,行为人又以捏造的事实针对该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起民事诉讼,符合虚假诉讼罪规定的,以虚假诉讼罪论处。

四、法律适用与裁判理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7条之一的规定,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具体情形包括:
  • 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
法院认为,叶某松的行为符合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其在某置业有限公司已返还购房款的情况下,以伪造的证据提起民事诉讼,导致对方房产被查封,妨害了司法秩序,严重侵害了他人合法权益。因此,法院依法作出上述裁判。

五、如何避免虚假诉讼罪的法律风险

为了避免虚假诉讼罪的法律风险,个人和企业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行为动机:在涉及经济利益的行为中,明确自己的行为动机是否合法。
  2. 避免伪造证据:在民事诉讼中,避免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行为,确保提交的证据真实、合法。
  3. 合理行使诉讼权利:在应诉过程中,合理行使诉讼权利,避免捏造事实或虚假陈述。
  4. 及时咨询法律意见:在涉及复杂经济纠纷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法律意见,避免因无知而卷入犯罪。

六、结语

通过叶某松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对于虚假诉讼罪的认定不仅关注行为人的具体行为,还注重其行为是否具有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后果。在涉及民事诉讼的活动中,行为人应清楚认识到这种行为的违法性,避免因不当手段而触犯法律。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帮助,请联系专业律师,获取法律咨询和辩护服务。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帮助,请联系作者获取更多信息和支持。专业律师团队随时准备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帮助您在复杂的法律环境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标签:  成都律师 成都席律师 刑事辩护 虚假诉讼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