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罪】婚外情牵涉敲诈勒索最终被宣告无罪

成都席律师 发布于 2025-01-20 阅读(240)
在涉及婚外情等复杂情感纠纷的案件中,如何界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是一个极具争议的法律问题。本文将通过何某毅的案例,深入探讨因婚外情纠纷向第三者索要赔偿但没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以及法院的裁判逻辑。

一、案件概述:何某毅的婚外情纠纷与索要赔偿

何某毅的妻子与王某春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2017年11月26日,何某毅追踪到王某春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的店面,并发现妻子的衣物。何某毅因泄愤殴打了王某春,并要求其赔偿因破坏家庭而造成的损失。王某春在何某毅的要求下写下保证书,承诺赔偿8万元。然而,何某毅此后并未实际索要该笔赔偿款,也未对王某春采取进一步行动。王某春报警后,公安机关以行政案件立案,后改为刑事案件立案侦查。检察机关以敲诈勒索罪对何某毅提起公诉。

二、案件细节:从追踪到索要赔偿的过程

  1. 追踪与殴打
    • 何某毅在发现妻子出轨后,带三名亲戚追踪到王某春的店面。在店内发现妻子的衣物后,何某毅因泄愤殴打了王某春的脸部及眼部,并砸破了王某春的面包车玻璃。经鉴定,王某春的损伤程度为轻微伤,车辆损失价值776元。
  2. 索要赔偿
    • 在殴打王某春后,何某毅质问其如何解决因婚外情导致的家庭生活受影响及经济损失问题。王某春提出赔钱解决,并在何某毅的要求下写下保证书,承诺赔偿8万元。然而,何某毅此后并未根据保证书索要赔偿,也未对王某春采取进一步行动。
  3. 案件进展
    • 王某春于案发当日报警,公安机关次日以行政案件立案,后改为刑事案件立案侦查。2018年3月27日,何某毅被刑事拘留,后被取保候审。因传讯不到案,何某毅被上网追逃,2019年4月2日被抓获。检察机关以敲诈勒索罪对其提起公诉。

三、法院的裁判逻辑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何某毅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何某毅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发回重审后,翔安区人民法院再次认定何某毅犯敲诈勒索罪,但免予刑事处罚。何某毅再次上诉后,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最终认定何某毅无罪。

(一)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何某毅虽有索财行为,但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何某毅因家庭生活受到影响,追踪到王某春的住处,产生实际经济损失和费用,同时精神遭受损害。何某毅索财的动机不限于赔偿损失,还包括要求王某春承认过错及承诺不再犯。八万元的赔偿数额与王某春的过错责任相比,并未超出合理限度,难以体现索赔的非法性。

(二)未实际索要赔偿

法院认为,何某毅虽要求王某春写下赔偿8万元的保证书,但此后并未根据保证书索要赔偿,也未对王某春采取进一步行动。何某毅主动将保证书丢弃的行为,与其所供称的行为动机是让妻子回归家庭的说法相印证,证明其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三)行为动机的区分

法院认为,何某毅殴打王某春与索要赔偿的行为动机不尽相同,不具有手段和目的的牵连关系,不应在刑法上作为一个犯罪行为整体评价。因此,何某毅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四、裁判要旨:婚外情纠纷中的法律边界

行为人因配偶发生婚外情向过错方索要少量钱财,非法占有目的不明显的,不应当认定构成敲诈勒索罪。法院在认定敲诈勒索罪时,不仅要考虑行为人是否有索财行为,更要考察其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为人的索财行为是为了弥补实际损失或要求对方承认过错,且未超出合理限度,则不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五、法律适用与裁判理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4条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院认为,何某毅的行为虽有不当之处,但其索财行为未超出合理限度,且未实际实施索要行为,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此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六、如何避免敲诈勒索罪的法律风险

为了避免敲诈勒索罪的法律风险,个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行为动机:在涉及经济纠纷或情感纠纷时,明确自己的行为动机是为了弥补实际损失还是出于其他目的。
  2. 避免过度索要:索要赔偿时,应确保赔偿数额合理,未超出实际损失范围。
  3. 保留证据:在涉及纠纷时,保留相关证据,以证明自己的行为动机和赔偿要求的合理性。
  4. 及时咨询法律意见:在涉及复杂纠纷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法律意见,避免因无知而卷入犯罪。

七、结语

通过何某毅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对于敲诈勒索罪的认定不仅关注行为人的索财行为,更注重其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在涉及婚外情等复杂情感纠纷时,行为人虽有索财行为,但若其动机是为了弥补实际损失或要求对方承认过错,且未超出合理限度,则不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这一裁判逻辑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也提醒我们在处理复杂纠纷时,应保持理性,避免因情绪化行为而卷入法律纠纷。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帮助,请联系专业律师,获取法律咨询和辩护服务。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帮助,请联系作者获取更多信息和支持。专业律师团队随时准备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帮助您在复杂的法律环境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标签:  成都律师 成都席律师 刑事辩护 职务侵占罪